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的胸部CT体检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所以,现在肺结节的发现人数直线上升,据了解,现在我国肺结节的发现人数快接近一亿人,所以,全面了解非常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聊聊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肺结节。
肺结节是如何定义的?
在了解肺结节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肺结节的定义,在医学上,我们一般将在肺部X光片或者CT检查中,直径小于3cm的高于正常肺组织的异常密度影,称之为肺结节,它的形态一般呈圆形或者类圆形,密度可以是稍高于肺组织,也可以明显高于肺组织。
根据密度的差异,肺结节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磨玻璃结节、亚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
根据大小的差异,又可以分小结节、微小结节等;小结节的直径一般小于10mm,在4—10mm之间,而微小结节的直径一般就是指小于4mm。
根据数量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
为什么肺内会形成结节?
肺结节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多的,肺组织作为和外界相通的器官,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比如空气污染、吸烟、细菌、病毒等各类刺激因子都可能造成肺部组织的损伤;在损伤之后,有的肺组织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有的肺组织可能就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结节、条状高密度影等等,所以这就是很多肺结节形成的原因。
另一方面,肺内的一些良性肿瘤,比如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错构瘤、腺瘤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的形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肺癌,对于早期肺癌,在肺内的主要表现也是结节的形式。
发现肺结节后应该怎么办?
这也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体检发现的肺结节,首先需要做的是判断它的大小。
对于大于10mm的肺结节,建议及时寻找专科医生评估,积极明确诊断,对于大部分不能明确定为良性的,都应该积极活检或者手术切除治疗;只有少部分形态特征非常明确的良性结节,可以采取随访的措施。
而对于小于10mm的小结节,就需要结合数量、形态以及有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无法确定性质,那么特别重要的就是随访复查。也就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胸部CT检查,通过观察对比前后两次检查,判断结节是否有大小的变化、密度的变化、形态的变化、数量的变化等等。
对于良性的结节,它在随访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有的甚至会消失;而对于恶性的结节,那么在随访的过程中则可能出现密度增高、体积增大等等。
而对于随访的时间,常常也需要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而定,大部分的肺结节随访时间一般是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因为如果间隔时间太短,恶性结节也可能出现变化不大的情况,不利于对于结节性质的判断,同时还可能受到不必要的辐射;而如果间隔时间太长,恶性结节可能已经生长到非常大,这很可能会耽误病情。所以,随访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结节在随访了两年后都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一般都考虑是良性的结节,以后只需要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就行。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