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通常为直径≤1cm的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影,这些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时有咳嗽、胸痛、少量咯血等,易与炎症混淆。患者无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的升高,相对较多见的是CA724的轻度升高,而该肿瘤标记物相对不特异。因为结节太小无法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获得术前的细胞学诊断,因此,对于这样的肺结节患者,是继续观察随访还是立即手术,即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大多依靠病史分析及CT阅片。
1.分析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发生率增加,40岁以下的肺癌发生率较低。吸烟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肺癌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10倍。50岁以上吸烟者筛查中发现大约50%发现大于1个肺结节,其中10%在第二年发现新的肺结节。吸烟者的肺结节生长速度高于非吸烟者。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恶性可能性大。
2.结节的大小。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大肿瘤发生率增高,直径≤8mm的结节为亚厘米结节,
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小,或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直径<4mm的结节为微结节,证实为癌症的百分比非常低。
3.结节的位置。上叶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大,研究表明右叶肺结节恶性是左肺的1.5倍。
4.结节的边缘。光滑的边缘良性多见;触须状或多角状见于炎症;分叶状或毛刺状多见于肿瘤。
5.结节是否有钙化。点片状或偏心性特征为恶性征象,爆米花样钙化、层状钙化、靶心样钙化多为良性钙化。
尽管有以上诸多经验,仍然无法排除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结核、腺瘤样增生、肺炎、碳末、钙化、血管瘤、炎性假瘤、错构瘤等良性病变。而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肿瘤的患者,即得到了治愈。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