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胸闷、气短,主要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时,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明显受到限制,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活动后的明显胸闷、喘气、气短的症状。
建议行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胸部CT、肺功能测定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胸闷和呼吸急促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来自真正的心脏或肺部疾病,也可能是由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引起的。应该警惕真正来自心肺的疾病,如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以及广泛的炎症、胸腔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肺部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胸闷和呼吸短促,但这种胸闷、气短的特点是一般无法忍受繁重的体力活动,也就是说,在做体力劳动时,如快走上山,胸闷、气短会更加明显,休息时胸闷、气短会缓解而不明显。由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胸闷和呼吸急促在普通人中很常见。这种胸闷和呼吸急促通常与情绪、工作压力、睡眠不良等有关。
胸闷气短的患者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长时间熬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多吃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