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要如何规避
来自:上海协爱中医发布时间:2023-06-25

上午6:00~10:00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期,尤其是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同时心血管死亡风险较高。三高、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应格外注意,早晨应做到以下几点,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

早晨如何做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慢慢起床

早晨睁开眼到起床,体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包括血压水平升高、心跳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等,身体需足够的时间适应。起床速度太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起床时不能太心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动一动四肢,再慢慢的起床。

2、喝温水

睡眠期间体内水分随之流失,再加上夜间不活动,升高血液黏稠度,阻碍血液循环,所以缓慢起床后应喝杯温水,能稀释血液,又能滋润肠道和皮肤。

3、晨练不能太早

不少中老年人早晨6点就外出运动,这种行为不可取,冬季运动应安排在7:30以后。随着太阳升起,气温慢慢回升,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多且质量良好;与此同时体内阳气生发,顺应大自然规律,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早晨运动不能太剧烈,选择缓和的运动,比如八段锦、慢速骑自行车和散步等。

4、不能空腹外出

早晨醒来后肠胃中无内容物,运动时可消耗能量,以分解脂肪的方式来提供能量,脂肪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毒害心脏,易诱发心律失常;空腹时运动也易诱发低血压或低血糖,所以不能空腹外出,不妨喝杯牛奶、吃2~3片面包。

5、顺利排大小便

即使睡着后身体也会新陈代谢,早晨身体中存积太多粪便和尿液,所以应及早排尿和排便。不能憋着,以免使得血压急剧升高,加快心率,导致脑梗和急性心梗。

6、随身带药

上了年纪后血管弹性减弱,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运动不当和不良的情绪,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出门时应随身携带药物,以便于第一时间应对身体不适,防止发生意外。

温馨提示:为能规避心脑血管疾病,还要去除高危因素,如久坐不动、吸烟喝酒和大喜大悲等,积极控制各种指标。提醒,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胸闷气短、头痛头晕、心慌等还需立即停止,找个安全的地方躺着或坐着,必要时还需及早就医。

推荐医生

沪ICP备180163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116号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