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六种症状表现,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来自:上海协爱中医发布时间:2021-12-30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那么长期焦虑的危害有什么呢?

1.睡眠不足

焦虑症患者的烦躁的情绪,使其经常做噩梦,睡觉时容易惊醒,而且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就会影响自己的精神导致恶性循环。

2.情绪焦虑影响身高。

焦虑和紧张可能会让女孩变矮,有研究表明,紧张焦虑的女生平均身高比开朗快乐的女生矮5厘米。

年龄比较小时患有焦虑症,未来超过1.57米的可能性降低2倍,超过1.62米的可能性降低5倍。

3.传染

亲朋好友长期生活你身边,患者的焦虑情绪很容易“传染”给他们。

尤其是对于家里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孩子一般对大人的情绪状态极其敏感,当他们感受到大人的焦虑时,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但如果长期生活在焦虑的家庭中,不仅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心理成长,还容易引发身体疾病。

4.心脏病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男性约有25%患有心脏病,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对于女性来说,高焦虑的女性死亡率同样比正常人高了23%。

此外,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一种叫作心房颤动的疾病,这种疾病容易使人抽搐并死亡。

5.癌症

致癌因素非常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大作用。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往往发生在一些长期处于焦虑、精神抑郁、压抑、沮丧、恐惧和悲伤等情绪压力下的人身上。

淡然心理因素不能直接致癌,但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的刺激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而且也常常听说一些患有癌症的患者,因为心情开朗导致癌症奇迹般地减缓甚至痊愈的情况,心理问题对于癌症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6.自杀念头或一系列疾病

当焦虑症状严重时,患病的个体甚至可能有自杀念头,还会出现持续头晕或暂时记忆力减退。

身体表现为直肠出血、脉搏加快、背痛、剧烈头痛、身体颤抖、频繁失眠等症状。

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1、充足的睡眠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2、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自我催眠

这是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给自己一些积极、安静或疗愈的画面——想象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

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5、转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这也是让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推荐医生

沪ICP备180163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116号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